最近,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在全世界反响热烈。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对于全球化意义、问题、对策等方面的深刻分析和阐述,更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专家指出,中国声音收获海内外集体点赞,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一直积极践行经济全球化,不仅自身获得了发展,更为世界其他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红利。更重要的是,坚持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的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两败俱伤”非良策

例如,在钢铁及铝制品出口中,中国积极调研全球市场现状,以专业数据和产业发展实际回应不实指责,最终成功地在韩国H型钢案、土耳其无缝钢管反补贴案等多起摩擦中化解双方分歧,达成妥善解决方案。再例如,针对中澳在光伏产业的贸易争端,中方积极推动双方业界开展对话,最终促使澳方对中国光伏采取无措施结案。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技术、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国在国际规则框架内妥善应对贸易保护而非打“贸易战”,无疑是对全球化最好的行动支持。“全球化能帮助各经济体彼此互补。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不仅在全球化中获得了发展,更为世界带来了巨大好处。”他说。
扩大开放利双方

“全球化自冷战结束后便开始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不断完善开放措施,从过去单一的对外引资变为如今的双向开放均衡格局。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十分关心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沈骥如表示,大量的实际行动和经验表明,中国正在由全球化的适应者、跟随者,向推动者、引领者转变。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时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赵晋平表示,中国的开放和发展在提高本国人民福祉的同时,也给各国带来机遇。这组数据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
共赢方案受欢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强大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方案与智慧变得更受关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亲善大使海宇表示,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的演讲旨在呼吁世界构建长期稳定的国际秩序,并共同解决好全球经济领域的问题,其传递的“共赢”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沈骥如说:“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抑或是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的各种共识,这一系列实际行动和成果都意味着中国在参与全球化时已经从传统的商品和投资领域,向提供治理机制、发展理念、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公共产品转变。这些方案的核心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有针对性地回应了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于贫富差距、发展失衡等问题的关切,因此才显示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记者 王俊岭
评论
必须登陆才能发表评论.